重庆大足农产品搭上互联网成“网红”
时间:2017-01-19 浏览次数:2627
进入冬季,大足农产品市场迎来了一件“大事”——大足手工苕粉、冬菜、黑山羊、雷竹笋“四宝”登上淘宝直播,短短两个小时,观看人数达到25725人,点赞数达84.85万,人气超旺,一夜之间成为了“网红”。
1月6日,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西部(重庆)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,邮亭香米系列软米、回龙干巴牛肉、高升优质土鸡、猕猴桃等14家龙头农业企业的100多个优质农产品品种参展,实现签约订单金额2000多万元,现场农产品销售133万元的好业绩。
虽然,我区全面规划“触网上线”不到两年,但“一触即发”就有雷霆之势,平台打造、体系构建、园区建设三方面同时推动全区电子商务发展,形成电商市场主体共1261户,开设网站或网店1602个。2016年上半年,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达到3.59亿元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.72亿元。
农产品“搬”上网农民赚得欢“,土货”走得远
这两天,中敖镇明月村的杨峰有点“不务正业”。他是一片柑橘园的主人,本该在柑橘大量上市的时候组织售卖,但是,他却在道路上疏散交通。
“没得法,来买柑橘的人太多了。”杨峰道出了“无奈”,因为购买柑橘的人太多,他这个老板不得不“兼职”交通疏导员,疏导交通,避免拥堵。
当天,共有近2000人驾驶着汽车来到柑橘园,采摘购买了约9万元的柑橘,尽兴而归。
杨峰的“战场”远不止现场采摘,还有网络。杨峰“一战成名”是在2012年,那一年,他尝试着淘宝网上开店,销售杂柑。没想到“一夜成名”,当年就引起了消费者的疯狂采购,赚得盆钵满盈,打了一个漂亮的“翻身仗”。
经过这几年的发展,杨峰又建起了微商平台,发展微商代理。杨峰告诉记者,如今,他已经发展微商代理商30余家,尤其在北京、沈阳等地的销售特别火爆,去年仅靠微商代理商就销售了50余万元。预计今年,销售收入将上百万元。
像杨峰一样的农产品电商,他们不仅将大足的“土货”搬上网,让大足农产品成为了“网红”,还让大足的“土货”走得更远。
珠溪镇玉龙山食品厂是我区典型的外贸型企业,主要通过自营出口兼代理出口的方式,将手工粉条出口到荷兰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芬兰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台湾等地区,2015年出口产品突破200吨,创汇60万美元。
“我们也有很多订单是电商平台上的。”该食品厂负责人告诉记者,随着外贸的出口,也拉动了企业电商平台的发展,也让手工粉条走向了国际舞台。
前不久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,玉龙山食品厂成功揽金2000万元,将大足手工粉条带向了更多国家、走向了世界。
互联网+特色农业达到“1+1>2”的效应
将农特产品上网销售,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,也推动了大足农村电商的发展。
前不久,高坪镇引进“京东商城”,在全镇8个村(社区)建立京东商城合作点,实现电商进村全覆盖,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福音。仅开店不到两个月,交易金额就达到了近2万元。
这只是我区推进农村电商全覆盖的一个缩影,2016年,全区实现256个行政村电商全覆盖。
近年来,我区在深入调研后,找到了农村电商发展新阶段的关键突破口:建立落在本地的、线上线下结合、上行下行贯通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。运营“供销服务网+供销e家”的双平台营运体系。供销服务网为“传统超市+电商”模式,让工业品下乡深度服务农村;供销e家整合全面供销体系,打造大足农特产品、名优产品走出去的消费平台,全面实现让“工业品下乡,农产品进城”双向交易流通。
目前,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.4万人,在线销售本土特色产品120余种、国内外品牌产品3000余种,销售额200万元,带动销售650万元;建成具有展示、销售、配送、客服功能的商品超级体验店1个和村级综合服务点9个,初步实现为群众提供网上代购代销。同时,我区还在铁山镇桂香村、油坊村等村建设电商进农村示范店44个。
我区还通过支持电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合作,引导快递下乡,探索网上代销代购、网订店取(送)等模式,实现线上线下互通互动融合发展,实现了“1+1>2”的效应。目前,我区利用自身物流优势,实现了城区内1小时配送,镇街24小配送,并将通过直营或加盟连锁的方式逐步延伸至全区镇街,全面实现全区镇街1小时配送体系。
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我区将进一步推动“农商对接”“农超对接”,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,建立健全农产品网上展销平台,基本建成芳香产业加工及科研基地,加大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力度,推进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。